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内地新闻 >> 正文
  • 永济董村戏台:照见蒲剧兴衰沉浮

  • 时间:2020-09-08 新闻来源: 天津热线
    •        戏曲,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照见了最寻常百姓的生活缩影。几千年来,在戏台上,国人用戏曲演绎春华秋实,花开花落。

            永济董村戏台,一座具有近700年历史的古老戏台,一方舞台,几段蒲剧,唱尽世间情。

       

            山西是戏曲的摇篮,省内众多的古戏台更是其戏曲文化繁荣的实证。位于永济市的董村戏台,可谓是山西古戏台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目前存世稀少元代建筑风格古戏台之一。2019年10月,董村戏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村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下有石砌台阶,高1.3米,东西长11.4米,南北宽11.4米。前台中央悬清光绪二年“遏云楼”木匾一块。

       

            据遗存的碑石记载,董村戏台初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历经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嘉庆二十年(1819年)两次重修。

            虽历经近700年的风雨,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从戏台饱经风桑的雕梁画栋中找寻戏台当年的繁盛光景。董村戏台伴随着元杂剧应运而生。见证了元杂剧的登峰造极。

       

            永济,古称蒲州,这里是元杂剧扛鼎之作《西厢记》的发生地。可想而知,从元代开始,在董村戏台,《西厢记》就开始了一幕又一幕的演绎。

            而后,历经明清,元杂剧虽然衰败,但董村戏台没有荒弃。以戏台为传播载体,蒲剧——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开始被大众所接受、熟知。

            历史上的永济,因地理位置的宜居性,人文荟萃的绚丽性,造就了文化繁荣的独特性。蒲剧的诞生,则是常理之中的事情了。

            蒲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强烈的节奏,响亮的板鼓,激越的梆子,高亢的唱腔。永济的百姓不仅爱看蒲剧,人人也都能哼上几句。

            蒲剧的前身是蒲州梆子。及至清代,蒲州梆子戏班已林林总总,演员技艺高超。乾隆版《蒲州府志》记载,时“(蒲州)州县多乐伎”。可见得,此时的蒲州梆子已达到鼎盛期,并传至全国各地,促进了各地梆子戏的诞生和繁荣。

            人们众所周知的山西北路梆子、中路梆子、上党梆子,以及陕西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徐州梆子等,都认蒲州梆子为鼻祖。可以说,蒲州梆子不只是一个象征地域文化的艺术,而是催生了中华梨园舞台百花齐放一个高境界的艺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蒲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做为传播载体的董村戏台,记录了蒲剧千百年来的兴衰沉浮。今天的董村戏台,蒲剧依然在上演。每逢唱戏之日,乡亲们必从十里八村赶来。《西厢记》《天仙配》《窦娥冤》《表花》《柜中缘》《单刀赴会》等蒲剧经典曲目在戏台上反复演绎,永济的百姓从牙牙学语到白发苍苍,听了几十年依然百听不厌。对于戏曲的热爱,永济人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即便是未来,这方土地生活的百姓,依然会追溯着先人的步伐,将蒲剧发扬光大。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天津热线
      地址:天津浦东新区浦东大道555号裕景国际商务广场A座 投稿QQ:2315802383 投稿邮箱2315802383@qq.com
      Copyright © 2010 www.tjrx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热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