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其中“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是今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也是各地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为此,天津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机制。率先启动碳达峰、碳中和立法工作,将基本管理制度和绿色转型、降碳增汇、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
本报告通过共享助力车用户需求和骑行习惯,分析其在节能减碳、绿色转型等方面创造的社会价值,并提出相关建议,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天津绿色低碳出行贡献力量,为天津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助力 天津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开始,天津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一直致力于从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环保驾车或者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做起,将绿色理念融入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将节约能源资源变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自觉行动,涓滴细流就可以汇成江海,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助力。
共享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共享助力车”)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凭借便捷、经济、共享的特点,为用户的中短途出行提供多元化选择,践行绿色减排理念,助力构建智慧和低碳交通体系。
作为绿色能源交通的一个有效补充,共享共享助力车不仅解决了天津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影响着人们对低碳交通的认识。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享助力车投放量约800万辆,一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63.6万吨。
基于此,共享经济企业也成了减碳主力军。
截至2020年底,哈啰出行已累计减少碳排放66.7万吨,且自2018年和蚂蚁森林展开合作以来,哈啰用户已累计可种植343万棵梭梭树。
今年发布的《哈啰出行碳中和路线图》中,哈啰承诺,到2025年年底前实现净零排放,其中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所导致的直接排放以及逸散排放、电力和热力等外购能源所导致的间接排放,以及供应链上的相关间接排放。

刚需 天津市民的选择
天津人到底多爱骑自行车?
相声《纠纷》里,王德成就是用自行车“轧了”丁文元的脚,才引出当年的金句"“轧你脚?活该!应当轧你嘴!"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发展,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在天津迅猛发展,已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以外的第四种重要交通工具。
王德成骑上了共享助力车,丁文元的脚再也不乱伸,否则就不是“轧我脚”,而是“脚面轧平了”。
如今,在天津,80后、90后是共享助力车的主力用户,占比近七成,70后、60后虽然不是主力用户,也有两成多的人喜欢骑共享助力车。

天津绿色出行的大力宣传,加上疫情的影响,天津市民的骑行习惯和骑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日常出行偏爱自己开车和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随着天津市民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逐步提高,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慢慢成了日常出行使用率较高的交通工具,占比达到了36%。而喜欢走路、坐公交的丁文元们慢慢老去,走着走、坐公交出租这种当年最流行的交通方式已到了淘汰的边缘。
骑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完成5-10公里内的短程接驳,再选择乘地铁,成了很多上班族的首选。

天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行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希望出了小区门就能骑上共享助力车,上下班时间在公交、地铁换乘点,能便利地使用共享助力车。毕竟对天津人来说,按点下班按时吃饭才是一天最重要的事,要不然“我妈会来找麻烦”。

天津人喜欢共享助力车省力、便捷、费用低的优势,与公交、地铁相比更为节能环保,符合当下绿色低碳出行的流行趋势。
共享助力车可以满足大部分人5-10公里范围内的出行需求,近八成通勤人群正在使用共享助力车,通勤时间普遍比自驾车节省时间。

趋势 天津监管先行先试
天津对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的监管一直走在前列。
2017年,国家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天津市很快跟进出台适合本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且先行先试允许所辖周边区域对共享助力车发展进行探索和指导。
由此,西青区、津南区相继出台《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对共享助力车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明确监管细则,先行先试鼓励、引领共享助力车向好发展。


天津市民也对共享助力车出言献策,希望出台完整的管理办法、加强定位监管、增加信用系统等,在合适的时候可以真正纳入交通法规管理。
其中,有的天津市民希望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可以在天津市各个地方便捷使用共享助力车,“天津人喜欢热闹,三五成群骑着助力车,各个区转转,人气都上来了。”

作为交通领域碳中和实现路径的应用场景之一,共享助力车在提升出行效率,降低监管难度、拉动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种种迹象显示,随着共享电动助力车等两轮共享出行新生态雏形初现,尤其是“新国标”自2019年4月15日落地实施以来,相关的交通管理、产业秩序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均获得显著优化,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正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良性发展之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认为,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共享电单车作为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前沿探索,是商业模式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成功尝试。从全世界疫情后共享电单车使用大幅增长看,共享电单车也代表了未来城市交通出行与城市发展的趋势。限制或直接叫停共享电单车发展并不利于经济恢复、不利于老百姓交通出行、更不利于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对共享电单车的管理和规制应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考虑长远,更加精细化。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社会学教授卢春天表示,共享电单车具有长距离、高效率、低空间占用等特征,在保证车辆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其推广应用将有效替代中短途的高碳出行体量,缓解城市建设空间压力和交通拥堵,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可持续的绿色出行服务模式,对公民的绿色意愿和行为起到引领和培育作用。未来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力量应多方协作共筑低碳节能环保城市。
和天津一样,更多城市引入共享助力车减少私家车等高碳出行,绿色出行正在引领生活方式新风尚,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但共享助力车要实现助力天津低碳城市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多方共同协作和努力,打破界限和阻碍,构建天津市智慧和低碳交通体系。